学校团学骨干赴丽江开展“走好当代长征路 挺膺担当强国梦”红色研学活动
作者:汪泽兴 时间:24-12-20 10:23:00 点击数:
12月16日—18日,昆明理工大学团学骨干赴丽江市开展“走好当代长征路 挺膺担当强国梦”红色研学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陈华仙参加并指导研学活动,宣传部、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和40余名团学骨干走进古城丽江,在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悟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的光辉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接受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礼,同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开班仪式
12月16日晚,昆明理工大学“走好当代长征路 挺膺担当强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2024-2025学年团学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丽江市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陈华仙在开班仪式上作动员讲话,对全体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深刻认识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从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中,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更好汲取智慧力量、吸收精神养分,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能力;二是要高度重视本次红色研学活动,悟出心得、学出实效,汲取坚定理想信念的智慧和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矢志不移做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三是要传承和践行长征精神,用实际行动走好当代长征路,继续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拓展研学的深度与广度,引领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用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专题讲座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殷国禺教授为全体学员作《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奋进新时代》专题讲座,通过翔实的史料、丰富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从长征的艰难历程、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长征精神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和长征对新时代的深刻启示四个方面,全面细致地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为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的壮丽史诗,激励广大团学骨干深刻领悟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智慧和力量。
金沙江边忆红军 红军村里话初心
玉龙县雄古的香格里村,坐落在金沙江边一片古朴的纳西村寨里,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红军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学员们走进红军临时医院、红军饮马池、榨油坊、铁匠铺和弓弩坊等红色遗址,通过一件件真实还原的历史物件、一个个感人的红军故事,近距离感受红二、红六军团在雄古“红军村”汇合后传播共产主义真理、共同促进民族团结的峥嵘岁月。
随后,全体学员沿着山路前行,来到“红军万岁”纪念碑前,面向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山谷间,激荡着每一位学员的内心,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信念和决心。
金沙非画浑如画 石鼓无声胜有声
在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中,石鼓镇承载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团队前往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参观学习,瞻仰渡江纪念碑和石鼓红军亭,徒步穿行于石阶长街和铁虹桥,沿途追寻红色印迹,亲身感受红军长征过丽江的光辉历史,深刻体悟红军战士们无惧险阻、奋勇前行的革命精神。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水,见证了红军的伟大壮举,也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伟大的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将本次研学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能,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三迎红军进丽江 军民团结一家亲
实践团队来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半山腰的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参观雄关漫道、金沙水暖、战旗猎猎、星火燎原、贺龙指挥部(场景复原厅)、临展厅等六个展厅,学员们认真聆听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用心感受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辛历程和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点亮革命星火 传承革命精神
实践团队来到有“丽江革命摇篮”之称的开南研习所参观学习。75年前,开南研习所见证了无数青年思想的觉醒与成长,他们在此研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沐浴革命思想的洗礼,纷纷投入民族解放的伟业之中。时光荏苒,今日研习所内青松依旧挺拔,历经风雨而不屈,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用歌声传承革命精神、为革命输送骨干力量的红色岁月,通过讲解员生动的介绍,学员们无不被先辈们展现的无畏无惧的革命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所深深触动。
本次“走好当代长征路 挺膺担当强国梦”红色研学活动,将“红色”思政课堂搬到古城丽江,通过打造讲解教学、现场教学、点评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接下来,校团委将切实发挥好红色文化育人作用,继续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依托“返家乡”“三下乡”等形式,进一步拓展研学的深度与广度,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和推广力的思政品牌项目,团结引领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用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供稿:校团委)